行业资讯 分类
应该如何学习做meta分析?发布日期:2024-01-22 浏览次数:
本人生物信息本科生一只,毕业设计导师给的课题是关于meta分析的,因为实验室有小鼠的体内试验,所以导师希望我写一篇相关的生物学方面的meta分析论文。但是我之前并没有做过meta分析,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也没有做这方面的,所以不知道该如何起步,希望有大神可以分享下meta分析该如何入门。我有一些生物和生物信息学的基础,会使用NCBI、pubmed等一些基础的生物网站和数据库以及一些基础的生物软件。

楼上几位估计都误会了题主的本意。题主指的是meta-analysis,meta分析,又称荟萃分析。
在知乎问这个问题,不如去丁香园寻找相应的帖子。不过既然题主问到,我还是在这里回答一下。
meta分析,指利用统计学方法,将所有同一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的结果进行合并,从而扩大样本量,得出更可信的结果。
但是,在这个过程中,由于不同研究的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,就需要严格纳入标准,对研究进行质量评价,以及讨论各研究异质性对结果的影响。
一般来讲,meta分析包括RCT的meta分析,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,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,单组率的meta分析,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,网状meta分析,等等。不同分析类型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。
meta分析包括以下内容:
1.文献检索(如何尽可能保证检索出所有相关文献的同时缩小检索文献的数目,一般需要检索pubmed,embase,如果是RCT需要检索cochrane library)
2.文献筛选(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合适文献筛选出)
3.数据提取(提取出需要合并的数据)
4.质量评价(利用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讨论)
5.异质性检验(检验各项研究是不是同质)
6.数据合并(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)
7.对结果的解释(关键)。
meta分析一般用revman或者stata软件,但是一篇好的meta分析的关键,不在于数据合并,而在于能够有效的文献检索,纳入高质量的文献,能够对异质性进行合理评价,对结果进行正确的解释。实验的成功与否在于设计,meta分析的成功与否也在于设计。初学者往往沉醉于学习各种meta分析数据合并的方法,而meta分析关键在于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。
详细的没有办法展开,建议去丁香园循证医学板块去学习。
希望共同进步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刚刚看到题主是做小鼠体内实验的。meta分析一般是用于人的临床试验的,但是最近也有用于动物实验的meta分析发表。题主需要关注的是能否提取出正态数据。丁香园里有过对一篇动物实验meta分析的例子讨论,题主也可以去检索动物实验的meta分析进行参考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又看了一遍,发现题主是做生物学实验。我是临床的,看的动物实验也是医学动物实验,生物学实验的meta分析没有关注过,可以检索一下学习。不过估计也是大同小异。


最后强调一点,去丁香园!去丁香园!去丁香园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20200529更新。

已经到了2020年,相关资料一搜一大把,各种公用号层出不穷。建议不要去参加大几千的培训班,自己找个视频看着学学就可以了。

此外,meta分析不算article,发了意义不大。

影响因子 5 分: meta 分析发表全经验总结



一、初识

最初是在大四开始(本人七年制,属于被改革的一代,大家懂的),我们开了内科学和询证医学。内科学前言部分介绍了询证医学的历史和展望。我被吸引了。再专门看询证医学这门课,我带着思考开始听课。一直到课程结束,基本上方法学一点也没学会。不过,我却收获了思维方式。我感知到,每一个临床医师,都需要有询证医学思维来指导临床,至少要会“查证用证”,直到后来,我想要进一步做到“举证制证”,这里还要感谢我本校的一个师兄(大神一枚),叫我去丁香园自学,这才开始了我的meta之路。

二、准备

我想这就不需要我多说了,至少要学会几个数据库的搜素,比如PubMed和embase,在这里说一点我自己的观点,我觉得基本上上述二者基本可以等于library了,很多杂志也认可只搜索这两个数据库。其次就是学会检索策略制定,这个园子里帖子以及询证医学课本都有详细解释,不多说啦。

三、选题

选题确实很重要。我觉得,题目来自于临床。很多战友头疼选题,其实是带有一部分“为了文章而文章”的想法,如果专注于某个领域,长久之后,一定能把握这个领域的动态,有争议的东西就能很快被你识别,这样一定能发高质量的meta。国外很多外科或者内科医师的团队,长期研究某个领域,当研究遇到阻力的时候,往往会退回去大家做一个系统回顾,再抬头看方向。这样写出来的往往都是顶级杂志接受。所以大家在临床上关注哪些才是临床医师关注的,哪些才是患者想要了解的,这些都是指引我们选题的点。因此,当你从临床下手发现题目,选题就成功了一半。那么另一半如何成功呢?我个人认为就是PICO原则了。按照这个原则,你就不会遗漏想法。

以我这篇文章为例子,我研究的是维生素D和危重症病人死亡率的关系。缘来如此:当时师兄给我说,他观察过一个现象,ICU的重病人,往往都会有vitD水平比较低。顺着这个思路,本来想研究是否真的是二者有正相关,发现原始文献一边倒,认为确实有相关性,而且走到这里也没有太大临床意义,就再思考:是不是意味着vitD缺乏往往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?(预测性)如果有,那么就有意义去研究给予vitD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,经济方便。这样才确定了题目。而恰好,这个领域最近比较热。因此发了5分,运气因素也很重要。

四、制定基本信息表格

当你搜索完文献之后,找出需要纳入的文献,我建议直接制定基本信息表,这样在动手写作之前先把文章总体详细了解,还能额外获得更多的灵感。

五、统计分析

方法学园子里帖子已经很多了,我就不多说啦。只是要说,一定脑子里要清楚,你需要分析的数据是二分类还是连续性数据。不同数据制定的数据提取表不一样。对于连续性数据,如果是偏态分布,不能合并分析。以我的文章为例,其中对于院内生存时间(length of stay)就是中位数±四分位间距,暗示就是偏态分布,所以我只做了统计描述。

六、写作

我觉得这一步可以开始动手写作了。对于想写英文的战友,建议一定不能先写中文再翻译成英语。因为语言不通,本质是思维方式不通,语言是思维的载体,翻译过来之后就会有生硬的感觉。另外对于meta的写作,我觉得法宝就是多看文献,多学习别人是如何表达的,而且meta的论文其实就是八股写作,有固定的模板,多看一定以后就能写好。我一直追求的语言风格就是simple & clean。只是这个太难了,要做到人家多加一个单词都是多余,而多删一个单词就是缺成分,要多看多写。

七、下结论

下结论也确实让我头疼了很久,我摘要部分和全文最后的结论稍有不同,但绝对不是前后不一致。原则如何把握只能靠大家自己体会了,我觉得就是摘要部分要体现最重要的结论,全文最后部分,可以写的详细一些,但一定要客观。

八、制作图表

我只用了两个软件,stata和photoshop。杂志社基本都要tiff格式的图,我的方法很简单,下载一个PDFgenerator作为虚拟打印机,然后用stata打印出森林图的pdf格式,用ps打开pdf文件,选择像素300ppi,根据杂志要求的图片尺寸,裁剪之后,选择lzw压缩,即可。

九、投稿

关于选杂志,我也不专业。不过我觉的这方面你的通讯作者老师会给出建议,但我绝对大家自己也要有想法,可以根据你纳入的文献做粗略的估计,看看热门程度再做选择。可以看******查看或者去丁香通选刊助手。

十、总结

我觉得对于博大精深的meta分析来说,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学科。它的方法学一直在完善。听过一句名言,“数据从来不说谎,说谎的只是展示数据的人”,所以大家写meta,一定要下客观结论,减少偏倚。另外,其实我也有很多缺憾,很多战友会觉得我好像已经很熟练meta了,其实不是,我只学会了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,对于RCT的我还没有遇到,只能到时候“现用现学”了。因为我觉得meta就是一个工具,用来解决临床问题的工具,千万不能为了文章而meta。我们关注临床,有了问题,就有meta的方式来解决临床争议,很有意义。另外,我自己觉得学meta确实很有收获,除了提高写作水平,还补充了统计学,而且建立了科研思维,带着科研思维,看临床问题,会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

step1. 确定做这篇Meta的理由

什么时候有必要做系统综述/Meta分析呢?当你发现了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,已有不少学者展开了相关的观察或实验研究,但结果又有点争议,这时做Meta价值比较大,比较容易发表。正所谓天时地利人不和,Meta这位终南隐士才要出山来搅和一下。

step2. 前期调研

首先充分检索该课题有没有别人做过,包括已发表的Review和正在进行中的Protocol,尤其是后者不要漏掉。

运用PICO框架整理你的研究思路:

  • Patient/Person:研究对象是哪些人群?
  • Intervention(或者Cause、Prognosis):实验的干预方法(或观察的影响因素、预后)是什么?
  • Comparison:有没有对比?跟什么对比?(空白对照、安慰剂对照,还是另一种干预方法?)
  • Outcome:结局指标是什么?
  • 或者再加一个Study Design:实验设计类型是什么?

最好以此框架准备好相关材料,去Cochrane或PROSPERO注册,越来越多的杂志要求Meta分析实施前有注册和预先发表的Protocol,以避免分析时出现偏倚。Cochrane周期漫长,要求严格,PROSPERO稍微灵活一些。

https://www.crd.york.ac.uk/PROSPERO/

step3. 圈几个合适小伙伴一起合作

好了我知道实质性工作几乎都是你一个人做,但在审稿人眼里,一个人是做不出合格的Meta分析的,所以你一定要@几个人来扮演合适的角色,假装他们是你的分身(这当然是寂寞的下策,真正有团队合作是极好的,也能发更好的杂志)。

一个Meta研究组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负责人:研究课题总指导(老板不会漏的),系统综述的方法学指导,文献检索与信息提取(至少安排2人背对背检索),统计学专员,课题相关专业支持。

step4. 检索文献

做Meta分析时检索文献跟平时阅读可不一样,一定要全面搜索各大数据库,如MEDLINE、EMBASE等;不仅要有正式发表的文献,还要检索灰色文献(如会议论文、已完成而未发表的实验结果、学位论文、专著内的章节、制药工业的报告等等),这里可能含有阴性结果。

原则就是多途径、多渠道、最大限度,最后写文章时要有所体现,还要报告检索策略。

你要问这得看多少文献啊。那没办法,你都选择不做实验了,这是应有的替代劳动。而且,拟定研究问题时就划下了收纳文献的范围,问题越具体,此时越有利。当你决定排除一篇文献时,记得记录下为什么排除它,以后写文章还要报告原因的。

step5. 数据提取

跟据具体课题制定表格,使各篇文献中提取到的信息形成结构化数据集,整理出写报告所需的研究特征、受试者特征、干预措施、场所(医院、社区)、结局指标等。

step6. 评价研究质量

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,也是报告中必不可少的部分。要评价每篇研究的严谨性,并引用评价标准的出处。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评价工具,RCT一般采用Cochrane的ROB(Risk of Bias):

观察性研究则有这篇2007年的综述,集中分析了一批评价工具,或可参考。

step7. 数据合并

这里的问题不仅是合并技术,还要注意数据到底能不能合并。如果数据异质性实在太大,那不如老老实实转为以叙述方式呈现。

对异质性也有一些处理方法。首先当然是检查数据,然后可做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检查异质性来源,或选择随机效应模型、剔除异常值等,但这样做一定要给出谨慎合理的解释。

但若实在不合适还要强行合并,有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。记住,强拧的瓜不甜。

step8. 撰写文章

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撰写结构与一般文献有相似的地方,但总的来说以PRISMA声明为指导。

step9. 归档与更新

一篇Meta分析发表之后,相关领域的研究可能还会继续,会有新的进展,过几年你要是有工夫还可以刷一篇Update。可能到时候你读文献已经读吐了。

1、确定Meta分析题目

选题应从其实用性、必要性、科学性、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考量,选题时应遵循“三有一无”的原则,做到有意义,有争议,有研究,无重复。

构建一个系统评价/Meta分析问题,应包含PICOS要素。



2、制定方案和注册

Meta分析的注册平台一般有Cochrane协作网和PROSPERO。

北京诺道认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:系统评价的PROSPERO注册流程北京诺道认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:循证医学 | Cochrane系统评价的注册流程

3、文献检索

文献检索应遵循的原则: 客观、全面、可重复

文献检索的流程:



常见的文献来源:



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:

中文:中国知网,万方,维普,CBM

英文:PubMed,Embase,Cochrane Library,Web of science,scopus


4、文献筛选



5、质量评价

质量评价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:



常用的质量评价工具:



6、数据提取

按照制定好的资料提取表提取相应的信息,具体内容见下图:



7、资料分析

分析收集到的资料,具体包括以下内容:



8、解释结果,撰写报告

解释和报告系统评价结果时必须基于研究结果,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:



下图为撰写系统评价的主要框架,详细内容参见文献《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:PRISMA声明》。



很多人问meta分析要怎么学,结合近10年的经验,我总结了6句口诀,希望对要学习meta分析的你,有所帮助。

直到今天,我依然清晰记得,导师问我“什么是meta分析”的情景。当时,我的脑海全是问号,meta分析?什么分析?我学过这玩意吗……

由于是面对面的提问,我根本没有机会在网上找资料,只能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回答说:我还没学过,感觉像回归分析、生存分析那样的统计方法吧。

导师笑一笑,也没告诉我什么是meta分析,只是给了我一篇打印版的文献说:这就是meta分析,你好好看一看,学会了就能发表SCI。

从此,我和meta分析杠上了。于是,在开始阅读文献之前,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。

网上的信息非常繁杂,但像“百科”、“字条”一类的概述资料,能够帮助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。从meta分析的定义,我可以知道它是二次研究,是要纳入一些研究,对这些研究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得到新的结果。但具体是怎么做的,还不知道。

此外,下面的信息也说明了,meta分析确实是一种统计方法,但也是一系列科研过程。现在,我不仅需要知道这个统计方法是怎么实现对数据的二次分析,更要掌握整个科研过程。

于是,我写下了几个疑问:什么时候需要做meta分析、符合什么标准的研究才能被纳入做meta分析、怎么提取数据。带着这些疑问,我开始了阅读文献。

一篇文献,大概三千单词,四五页纸,似乎花不了多长时间。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才发现困难重重,特别是里面有很多从未接触过的专有名词:quality assessment(质量评价)、 heterogeneity(异质性)、Effect size(效应值)、random/fixed effects model(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)、Subgroup-analysis(亚组分析)、Publication bias(发表偏倚)、sensitivity analysis(敏感性分析)等。


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,看不懂的地方先标记,随后再去找资料。将文献通读几遍后,我终于理清楚了meta分析的整体流程。


通过这篇范文,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,尽管严格来说不是十分准确、全面。

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meta分析:有多篇研究目的相同的原始研究、研究的结果有争议、此前没有meta分析发表

什么时候需要做meta分析:不同研究的结果存在争议,需要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结果。

符合什么标准的研究才能被纳入做meta分析:每篇meta分析都有纳入排除标准,根据选题的不同,制定对应的标准。对于观察性研究meta分析,纳入标准基本上是基于五个因素——PECOS(研究对象、暴露、对照、研究结局、研究类型),而干预试验meta分析则是PICOS(I是干预)。


怎么提取数据:从文献中提取数据,提取的数据包括文献发表的信息、原始研究的基本设计(研究对象的样本量、性别比例、年龄等)、研究结局、校正因素等。

通过学习范文,我对meta分析有了整体的认识,但还有很多疑点,网络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,只要肯花时间去甄别,论坛、课件、文献、教材等资料应有尽有。如今,推荐大家参考以下经典教材(原版大多是英文的,但也有中文版本)


1 Cochrane handbook

这是Cochrane协作网编撰的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,可以说是指南,部分内容也适用于meta分析。例如:制定纳入标准、异质性的定义。


2 meta分析导论

如果说《Cochrane手册》使我们知其然,那《meta分析导论》的作用就是知其所以然,值得花时间细细咀嚼。

同样介绍异质性检验方法,后者用更具体的例子介绍I square的本质,需要有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去深挖I square背后的意义。


很多meta分析文献或教程,都告诉我们,有统计学异质性用随机效应模型做森林图,反之,用固定效应模型。但这本书也从统计学原理的角度提出了另一个观点,要关注研究间的本质差异,不应该依赖异质性检验结果,否则结果不能反应准确反映客观事实。


3 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·第二版

这本书可以理解为是某香园论坛的优质帖子的汇编,当年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启发,当然,我看的是帖子,那是学习meta分析最苦、也是最有收获的时光,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吸收、转化知识。

那几年也掀起了meta分析学习交流的热潮,如今,很多人只有提问,没有交流,更不愿意解答。

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这话同样适合meta分析,你说学会了?那好,把这篇范文还原出来吧。从文献检索、文献筛选、提取数据、质量评价、森林图、亚组分析、发表偏倚检验等全部内容都做一遍。这就是导师考核我是否学会了meta分析的考题。


于是,又是一轮痛苦的时光。

1) 文献检索为什么要用主题词+自由词,怎么找全关键词。

2) 研究质量评价,你的评价依据是什么,跟文献的为什么不一样,是你弄错了还是标准比较模糊,两者都行。

3) 文献报道的是中位数 (四分位数),怎么转换为均数±标准差。

4) 单、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,提取哪个分析结果;同样是多因素回归,校正因素不同,使用哪个做meta分析。

5) 有多个试验组,数据怎么选择。

……

无数个操作问题扑面而来,需要你逐一解决。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只有付诸行动,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,有几分真功夫。

经过范文的洗礼,导师也相信我基本掌握了meta分析。于是,开始查找选题,正式开展meta分析,经历一些波折后,文章也终于发表了。


方法学会了,总该写文章了吧,那就要参照meta分析的撰写规范。

例如PRISMA statement,逐条告诉我们,meta分析文章要怎么写,有哪些注意事项。

写完文章,也不要忘记填写PRISMA checklist,那是可以让审稿人知道稿件是否符合撰写规范的必备工具。

前面介绍的都是单兵作战的学习方法,也是我的亲身经历。当时的我,身边没有任何人可以请教,也不知道有培训班(或许真的没有),只能自己钻研。这事有利有弊,好处是印象深刻、学的扎实,不好的地方就是学习周期长、效率低。但那时候的我,最不缺的就是时间。从成果来看,反而是效率最高的。

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时间,不管你有没有基础,选择培训班是一个快速提高的捷径。

2天的培训班,系统的meta分析学习,你不仅掌握meta分析的核心流程,体验还原范文的过程,学会软件的操作,了解撰写规范的细则,还有经验丰富的meta分析讲师为了答疑解惑。


学习meta分析的6句口诀,你记住了吗?
网上搜索查定义、范文学习知全貌、经典教材懂细节、还原范文见功夫、撰写规范补缺漏、付费培训高效率。


平台注册入口